产品分类
 自动控制
 节能设备  
 制浆设备
 浆料净化
 搅拌器
 化工设备
 污水处理
联系方式
  • 联系人:刘经理 
  • 手机:13792663801
  • 电话:0536-4327368
  • 传真:0536-4327368
  • 地 址:山东安丘经济开发区

山东调整造纸产业布局与造纸装备

 

国内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了一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飞和设备,如年产10~15万吨漂白硫酸盐木(竹)制浆和碱回收成套设备;年产15~20万吨废纸浆成套设备;年产10万吨及以下的各类文化纸机和年产20~30万吨的纸和纸板机等。同时,建设了国家级重点造纸实验室和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对我国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起到了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

4除渣器产品结构有所优化,市场供需基本平衡。过加强科技研发,改善工艺技术与装备等一系列措施,使纸及纸板产品结构更加适应消费结构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少品种向多品种转变,增加了高档纸及纸板的供给能力,特别是新闻纸、涂布印刷纸、白卡纸、生活用纸等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解决了高档纸及纸板长期短缺的供需矛盾。纸及纸板由2005年净进口330万吨转变为2010年净出口97万吨。高档产品产量由20%提高到37%,个别品种如新闻纸、铜版纸等产品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产业布局趋于合理,汽汽引射器总体格局基本形成。随着造纸原料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调整,造纸工业总体呈现由北向南推移。长江以北纸及纸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43.3%下降至2010年的37.4%;长江以南则由56.7%上升至62.6%。东、中、西部分布格局相对稳定,东部地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保持在70%以上;中部地区占20%左右;西部地区在10%以下。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造纸重点省(区、市)由2005年的11个增至14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91.8%。

 

 

企业理念-------专注细节,创新发展 杰出品质,造就未来。

 

304汽汽引射器不锈钢铸件液面控制存在的问题

 

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主机,当配上设计不合理的模具时,就不能生产出合格的铸件。液面加压控制系统对于简单铸件或内在质量要求不高的铸件,加压工艺参数的范围很宽,因而液面加

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主机,当配上设计不合理的模具时,就不能生产出合格的铸件。液面加压控制系统对于简单铸件或内在质量要求不高的铸件,加压工艺参数的范围很宽,因而液面加压控制系统性能几乎对铸件的合格率无影响。可是当生产对内在压力匹配器质量要求较高的大型复杂薄壁铸件时,合理的加压工艺参数范围就很窄,因而液面加压控制系统的性能对铸件的合格率影响就很大。液面加压控制系统对铸件质量的影响不是直观的,它要求有较多的传热学、流体力学、结晶学、控制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分析判断出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表面热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感应淬火、火焰淬火和激光表面相变硬化,不锈钢三通在表面热处理前的珠光体量(体积分数)不应低于50%,最好大于70%。如果采用预先正火回火或淬火回火,处理效果会更好;如果珠光体量过低,提高淬火温度虽然也可淬硬,但可能出现残留奥氏体和渗碳体,影响铸件的综合力学性能。

1)在生产中,坩埚中的液面要时时降低,这就要求控制系统能够自动地进行补偿。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原工艺参数不变。
2
)坩埚系统要经常添加金属液,因而密封很难保证总是那么良好,加之高温状态下长期工作、热膨胀及高温烧损等,坩埚密封系统漏气是绝对的,只是程度上有差异。因此要求控制系统必须对泄漏进行自动补偿。
3
)型腔的水平截面积总是要变化的。这就要求控制系统必须能够自动地补偿,以保证预定的合理加压工艺曲线不变。
为提高不锈钢三通最终机加工成成品零件的表面硬度,改善其耐磨性、抗擦伤能力以及疲劳强度和耐蚀性,可采用各种化学热处理,包括渗氮、渗碳、渗硫、渗铬、渗硼和氮碳共渗。由于化学热处理的处理温度较低,与淬火相比,铸件很少发生畸变,尺寸稳定,但其处理层深度小,仅适用于成品零件的最终处理。

 

4)工厂的供气压力随着负荷的变化经常波动在0.30.9MPa之间,因而要求控制系统对这个波动也能自动地进行补偿,才能维持原来合理的加压工艺参数不变。
5
)保压压力跃升的开始时刻对保证铸件内在质量极其重要,但要精确地给出保压压力的开始时刻,就必须知道型腔是否充满传感器,可这一问题至今没能解决,只好用电触点代替。而它的维护、安装非常麻烦,且可靠性太差。操作者在大批量生产时都不愿使用它。
6
)每生产一个铸件,升液管内液态金属要大幅度上下回落一次,并维持一定的余振时间才能停止。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夹渣都要带到下一个铸件中,对薄壁铸件来说它将使其抗疲劳强度及致密性大大下降。与此同时,由于压力匹配器对升液管的强烈冲刷液降低了它的使用寿命。
7
)升液管与铸件相连部位温度低,升液管口易冻结,不利于对铸件进行补缩。
8
)保压延时随模温、金属液温度、环境温度、铸件的结构及壁厚、模具的结构及壁厚、材质及零件铸出的次序等都有关,至今世界各国均找不出合理的数学模型来表达这一复杂的关系。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进林纸发展

《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有效促进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建设造纸原料林基地,继续推进林纸一体化持续发展。国家建立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要对林纸一体化工程中的原料林基地加以统筹考虑。根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及其他有关文件,对制浆造纸企业以三剩物、次小薪材、农作物秸秆、蔗渣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二)鼓励自主研发,发展国产装备

造纸产业布局支持大型、先进成套造纸装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系统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将国内企业自主化已成熟的制浆造纸关键设备和成套装备列入《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对列入目录的设备确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系统、原材料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同时取消相应的整机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将造纸成套装备研发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列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鼓励造纸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研发使用自主创新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三)完善激励政策,推进节能减排

制定和实施造纸工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有效引导造纸产业布局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完善激励政策,对环保先进企业实行鼓励或奖励政策,在排污指标分配,建设项目核准等方面给予倾斜。尽快研究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实施细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关、停、并、转的退出和补偿机制。制定造纸企业利用制浆黑液、高浓废水、污泥和废渣等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的鼓励政策。

(四)增加废纸回用,引导绿色消费

完善废纸回收利用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和相关标准,健全废纸分类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制定鼓励政策。提高全社会节约用纸意识,引导理性、绿色低碳消费。各级政府应当优先采购使用以废纸或一定比例废纸为原料制造的纸产品,制定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废纸利用再生产品。

(五)制定修订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强化造纸工业产品标准、测试方法标准、技术标准等各种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加快对新产品、新技术等标准的制定,加强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适时修订和完善现有相关标准,如纸产品的白度标准、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纸及纸板标准等。提高造纸工业标准的国际竞争力和有效性,促进我国造纸工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六)完善外资政策,引导外资投向

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的引导,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及区域结构;鼓励主要利用境外资源的规模以上林纸一体化外资项目,鼓励造纸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科研机构优势互补、共同研发、共享成果,扩大技术溢出效应;鼓励中外企业加强研发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技开发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等。依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外资并购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秩序。

促进境外投资

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造纸产业布局,投资境外造纸原料、造纸生产、制浆造纸装备等产业,有效利用境外木竹资源,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努力开拓国外市场。鼓励国内银行通过出口信贷、项目融资、并购贷款等多种方式,加大对造纸领域境外投资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境外投资相关信息服务,出台海关、商检、人员出入境等方面便利化措施。

八加大投资力度,开拓融资渠道

在扩大造纸行业间接融资的同时,逐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经济实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充分发挥和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造纸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并上市;鼓励已上市造纸企业充分利用增发股票、配售股票、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再融资形式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造纸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开拓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融

调整造纸产业布局应根据国家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遵循资源永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统筹考虑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合理发展原料林基地,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重点环境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严重缺水地区禁止新建扩建制浆造纸项目。

1、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7个省(市),纸及纸板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37%左右,是我国造纸第一大产区,该区域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水污染、湖泊富养化问题比较突出。“十二五”期间,该区域造纸工业应高度重视防污与节水并重,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宜充分利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南部地区适宜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条件,继续推进林纸一体化发展。长江三角洲具有区位优势和较发达的造纸工业基础,利用进口木浆和国内废纸,建设文化用纸、包装纸板及特种纸生产基地。该区域内局部地区布局过于密集、企业规模小,环境容量难以承载,要控制开发强度加强调整和整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黄淮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6个省(市)造纸产量造纸产业布局占全国造纸产量为30%左右,是我国第二大产区。其中山东、河南、河北3省造纸产量占全国造纸总产量29%左右,企业布局较密集。该区域是草浆主要产区,水资源紧缺,环境容量小,优质纤维资源短缺,产业发展支撑条件受到限制,属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区域。“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控制增量与优化存量并重,通过淘汰落后获得增量,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控制造纸工业的用水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调整原料结构和企业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适度发展化学机械木浆,增加商品木浆和废纸的利用。积极研发和应用秸秆的清洁生产技术,调整草浆结构。以现有优势产区布局为基础,细化造纸工业分区,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新格局。要以重点骨干企业(集团)为依托,整合区内资源,带动区域造纸产业升级。同时要突出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到区域外和国外选择投资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该区域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制浆造纸企业。

3、华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4省(区)造纸产量占全国造纸总产量22%左右,是我国第三大产区。该区域总体上纤维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十二五”期间,该区域造纸工业应实施调整与治污并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采取推进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和利用境外木片等措施,发展林纸一体化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控制开发强度,应以商品浆和废纸造纸,进一步完善、健全包装纸板生产基地,同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的状况。区域内局部地区企业布局过于密集且规模小,应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防治污染,促进产业升级。广西地区还应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蔗渣资源,积极发展蔗渣制浆造纸。

4、东北地区。造纸产业布局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造纸产量占全国造纸总产量的2%左右,是我国北方发展速生林基地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土地资源丰富,有一定纤维、水资源条件和造纸工业基础,该地区应充分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政策,在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适当发展制浆造纸,以现有大型骨干制浆造纸企业为依托,加强业内优质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利用国外纤维资源,同时配套建设以现有中幼龄林改培为主的速生丰产原料林和芦苇基地。

5、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5个省(区),造纸产量占全国造纸总产量的6%左右。该区域多属高山与高原,水资源相对丰富,林竹资源开发潜力大,但开发有一定难度。四川、重庆地区要以竹资源开发为重点,合理规划布局,发展竹浆。贵州、云南可适当发展一定规模的木浆和竹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6、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6个省(区)。造纸产量占全国造纸总产量的3%左右。该区域地处江河源头,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内纤维、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造纸工业。该区域要通过骨干企业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做到节能减排、清洁发展。

1、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整合造纸资源,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在重点发展区域,以林地资源为核心要素,将相对集中的林地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整合和“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形成若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别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型骨干制浆造纸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骨干企业的战略管理、资源运营、资本运作、产品制造和营销服务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引导中小造纸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实施横向联合和企业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不能达标排放的小企业,改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造纸产业布局分散的局面。引导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做到专业化,在产品质量上做到精细化,在产品品种上做到特色化,在产品开发上做到创新化。

3、调整企业规模结构。切实贯彻适度经济规模的要求,发挥规模效益,除薄页纸、特种纸及纸板等特殊品种外,对新建、改扩建项目要突出起始规模。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5年形成纸及纸板年产100万吨以上企业20余家,木浆年产100万吨以上企业3家,排名行业前30名的企业纸及纸板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由目前的42.3%提高至45.0%以上。

专栏5   “十二五”新建、扩建项目起始规模

新建

扩建

淘 汰

(一)纸浆

1、化学木浆

   单条生产线30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生产线10万吨/年及以上

5.1万吨/年以下生产线

2、化学机械木浆

   单条生产线10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生产线5万吨/年及以上

/

3、化学竹浆

   单条生产线10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生产线5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3.4万吨/年以下生产线

4、非木纤维制浆(秸秆、芦苇、蔗渣等)

   单条生产线10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生产线3.4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3.4万吨/年以下生产线

5、废纸浆

   单条生产线10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生产线5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1万吨/年及以下生产线

(二)纸及纸板

1、新闻纸

限制新建、扩建

单条生产线10万吨/年及以上

5万吨/年以下生产线

2、文化用纸

单条生产线10万吨/年及以上

铜版纸限制新建、扩建

单条生产线5万吨/年及以上(含铜版纸)

幅宽1.76米及以下且车速120米/分钟以下文化纸生产线

3、箱纸板、白纸板

单条生产线30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生产线10万吨/年及以上

幅宽2米及以下且车速80米/分钟以下箱纸板、白纸板生产线

4、瓦楞原纸及其他纸板

单条生产线10万吨/年及以上

单条生产线5万吨/年及以上

幅宽2米及以下且车速80米/分钟以下瓦楞原纸生产线

5、薄页纸、特种纸及纸板

起始规模不作规定

起始规模不作规定

/

(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1、开发低定量、功能化纸及纸板新产品。增加纸及纸板新品种,大力发展特种纸及纸板,形成造纸工业新的增长点。重点开发低定量含机械浆的未涂布和涂布印刷用纸,如精制新闻纸、超级压光纸、颜料纸、低定量涂布纸、薄膜涂布胶印纸、机械整饰纸等具有良好彩印性能的纸张;信息用纸,如喷墨打印纸、热敏纸、复印纸等纸品种;食品包装纸及纸板,如液体包装纸板、食品包装专用纸等纸品种;低克重、高强度瓦楞原纸及纸板,如应用于小型和重型商品保护及运输包装的低克重、高强度的瓦楞箱纸板;功能各异技术含量较高的特种纸及纸板,主要包括生活、建材、电气制品、工业过滤器、机械工业、农业、信息、光学、文化艺术、生化尖端技术等领域用纸;引导低碳消费的低白度或未漂白系列环保型纸产品等。

2、加快低档产品的升级换代。整合现有资源,对消耗高、质量差的低档包装纸及纸板、印刷书写纸和生活用纸等产品,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防止趋同化,开发特色产品。

3、大力发展环保型纸产品。加快制定低白度纸浆及其纸产品和未漂纸浆及其纸产品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标准。适时修订《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再生纸制品》标准的相关内容,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鼓励造纸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废纸利用,积极发展环保型纸产品。
/a1